Sunday, April 29, 2007

無毒一身輕?信不信由你

單看目錄就猜到全書五六成內容,在書局打書釘跳看可也,實不必看完全書,目錄部分如下:

引發癌症/慢性病34因:~
1. 高蛋白飲食
2. 高熱量飲食
3. 高脂肪飲食
4. 精緻糖
5. 高納低鉀飲食
6. 低纖維食物
7. 吃好看好吃
8. 吃偏好
9. 吃方便
10. 認知不正確
11. 肥胖致病
12. 電磁輻射的傷害
13. 生態環境被破壞
14. 空氣污染
15. 水質的惡化
16. 欠缺負離子
17. 體內缺氧
18. 遺傳
19. 不當輸血
20. 濫用抗生素(藥物)
21. 不當與無謂的醫療
22. 不當的穿著
23. 精神重創、情緒劇變
24. 性格急躁、抑鬱,思考負面
25. 壓力與過勞
26. 行屍走肉,生活散漫
27. 勉強自己做不愛做的事情
28. 生活違反自然規律
29. 體質酸化
30. 慢性中毒
31. 腎氣衰
32. 血瘀
33. 胸腺萎縮
34. 良心有虧欠

健康每日七件事
1. 每天晚上9點至11點之間熄燈就寢;放下生命的一切憂傷
2. 早起待露水乾後,赤腳(或穿草鞋),在草地(或黃土地)上散步到30分鐘
3. 隨時用手按摩胸腺,每天200下,再加拍手2000下
4. 一日三餐,健康排毒餐
5. 每日生飲好水30000cc
6. 喜樂、禱告、感恩和捨得
7. 掃除一切悲觀消極的意念,負面話語一句都不說出口

覺得,這書成功繫於市場略策,書中內容卻不時重複,好些論點無可能會錯,又或相反,欠說服力的憑據。

但這類書會給人希望,書中幾乎每個提議都可實現,閱後不期然就積極起來,堅持下去。

時代即食

只花兩小時左右,便讀完《天水圍十二師奶》一書,詫異的是,十二位師奶的故事就如此簡短?這疑問,昨天看罷《信報》一篇書評後有了答案,如下:

1. 書評所談另一本講天水圍青少年的書,與《十二師奶》相似,在於青年甲與青年乙、師奶丁與師奶丙,他們的故事看完就易忘掉。

2. 故事易忘掉,因為作者平舖直述,千人一面,主人翁沒個性。是作者寫作技巧不濟嗎?書評的解釋是,寫作技巧派不上用場,因為讀者沒此要求。

3. 讀者只要即食文章,即食者,快也!不求詳盡、不求深入、不求質、不求量,只求可快讀完的文章,所以十二師奶三四十載的半生故事,平均十分鐘可讀完。

即食很合香港脾胃,如近年流行的瑜伽,便以健康運動作包裝,減壓瘦身為賣點,我玩了瑜伽接近一年,身體狀況確有改善,如此「即時」見效,百分百切合港人需要。至於瑜伽的心靈修行,上課時導師隻字不提,精神修煉非一朝即一夕可成,一提便可能趕客了。

麥當娜上身的H&M,看報才知是「即食時裝Fast Fashion)」的翹楚,生產商利用發達的資訊科技,將剛登上花生騷天橋的上萬元名牌,幾乎即時抄襲、「改良」,以極速生產這種時尚且價錢平一大截的「名牌」時裝,由於生產快,不時換新貨,四季變為五十二季,做到每星期都緊貼潮流。

相信是大勢使然,不求精工,以抄襲而求快的即食產品,確甚有市場。

Thursday, April 19, 2007

《無毒一身輕》

作者林光常,其資料未收錄在維基百科,卻可在台灣雅虎搜得他所著《無毒一身輕》一書引起的若干爭議。另類療法總會受質疑,不足為奇,先看爭議焦點所在,到看書時再行定奪,那就十分穩陣。

爭議可歸納為兩方面:一、理論方面,評者認為,書中理論多處不符專業知識,或統計數據引用失當;二、宗教方面,批評作者曲解聖經章句。

倒覺得,作者以教徒身分著書,並在書中引用經文,顯然是市場策略,而評者批擊的真正焦點,是作者利用教會作宣傳,書中錯處只是配菜。

以下是評者所指錯處:

「......僅逐類略舉,以助明辨。
一、醫學上的謬誤與偏差解釋。

(一)P.23「台灣地區30歲至64歲婦女中,平均每20人就有一人罹患子宮頸癌。...」
(二)P.23「抹片檢查竟有半數誤判。」
事實:台灣女性每年新增子宮頸癌約 3000例,其盛行率為十萬分之24。活到85歲之女性,終生累積罹患子宮頸癌之機率為4.2%。癌症統計有其一定意義,不能隨意解釋,危言聳聽。
抹片檢查準確率一般為70-80%。故連續三年接受檢查,而未被檢出之機率僅0.8%至2.7%。故子宮頸抹片為舉世公認,預防子宮頸癌發生之有效方法。
人類乳瘤突病毒為導致子宮頸癌之致病原,與本書所寫之食物、水、離子...等無關。
(三)P.23作者以糖尿病為感染性疾病,實在謬以千里。
(四)P.34作者關於免疫、感冒與腎絲球腎炎、尿毒症之關係之記述似是而非。
事實:腎絲球腎炎目前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所致,僅部份為鏈球菌性咽喉炎所引起的免疫球蛋白沈積在腎絲球上所致。鏈球菌只佔上呼吸道感染之5-20%。並非所有腎絲球腎炎之罹病者都因疏忽健康而致病。
(五)P.34作者本身缺乏正確醫學知識,任意批判健檢中肝功能檢查之意義。
事實:其實AFP(甲型胎兒蛋白)才是肝癌之腫瘤標記。肝功能之指數GOT、GPT在肝細胞受損時上升。
(六)P.42-43「紅斑性狼瘡…在生理期的時候感冒…吃抗生素…心臟的機能就受損,經血…進入心臟…,導致身體發斑。」…「我在臨床上的治療…第一、解肝毒。第二、補心腎。第三則是化瘀血」
事實:以上敘述,一派胡言。紅斑性狼瘡為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雖常見於年青女性,與月經無關。經血亦絕不可能流入心臟。目前可以早期診斷,調節免疫機能,控制良好。
(七)P125-127「十二經絡循行」及其說明等。
根據近代解剖學、生理學知識,人體各種功能之運作無時而息,此說不應過於強調。
(八)P.149-150「默想靜思能減壓,從而降低「對身體無益」的腎上腺素的分泌,使身體的免疫得以增強。」
事實:腎上腺髓質部分泌的「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皮質部份分泌的「皮質酮」等均為人體應付大小急難狀況之必須,並非對身體無益。長期過高的腎上腺素,對心血管有不良影響,但與免疫力是否增強或減弱無關。並且免疫反應在正常人身體中適中就好,過高過低都是疾病。
(九)P159「慢性病患,則至少要喝4000cc,甚至5000cc的水才夠。」
事實:慢性病包括心臟病、尿毒症,都須要限水,大量飲水會造成心臟衰竭、肺水腫而致命。

二、基本科學常識上的謬誤
(十)P.66「純水的PH值呈酸性」
(十一)P.59「小孩子身上負離子占80%,正離子20%。」
事實:純水是中性。任何情況下,電解質水解所產生正、負離子的量是相等的。
(十二)P.65「水在除氯的過程經過高溫燒煮之後,會產生三鹵甲烷」
「…只要微量就會導致癌症。」「煮沸的水可稱之為死水」。

事實:用氯消毒過的水,煮沸才是去除其中「三鹵甲烷」的方法。
(十三)P.71「魚肉、豬肉放在陽光下曝曬殺菌所以放很久也不會壞」。
事實:肉類在空氣下會快速滋生細菌,溫度高則細菌繁殖更快

三、食品及營養學上的謬誤與誇大 
為了推售「排毒餐」,對一般蔬果、畜產肉類、乳製品等,作者提出了誇大不實的資料僅舉數點: (十四)P167「全球肉類問題頻繁,如狂牛症、瘋牛症、雞瘟等。….長庚醫院追蹤了13年,發現這類的肉所產生的細菌,現在已經產生嚴重的抗藥性。」
事實:狂牛症的致病原是類病毒,非細菌。
(十五)P187「當蔬果遭遇病毒侵襲時,會產生一種抗體,人類食後就能得到相同抗癌效力。」 事實:免疫功能對不同的細菌、病毒,不同癌症的細胞所產生的抗體都有其專一性。植物即使能對其本身感染之病毒產生抗體,也不能在進入人體後還具有抗癌的效力。因為抗體基本上是一種蛋白質,經過加熱和腸胃道的消化皆已變性,再被分解為很小之片段或氨基酸,才能吸收,當然不可能呈現原來抗體之功能。
(十六)全書多處關於牛奶的資訊錯誤百出,例如在P168-169強調「牛奶會造成鈣流失,反而造成骨質疏鬆」,P169作者甚至叫人要「自己養一頭牛」。
事實:對人類嬰兒,母乳絕對是最好的。用母乳的完美來攻擊牛奶,實屬荒唐,難道能叫成人攝取母乳嗎?況且母乳的成分不是為成人營養所設計的。
 牛奶中高含蛋白質和鈣,對原來攝取蛋白質與鈣均不足的人,它是這兩種營養成分良好的來源,比其他含鈣量少的蛋白質來源更好。
 但蛋白攝取量過高會增加尿中鈣的排泄,所以原來就攝取高蛋白質者,用牛奶來增加鈣的好處就沒有了。
 草酸鈣、醋酸鈣等所謂有機鈣是比碳酸鈣的吸收為佳,但各種鈣片配方劑量本來就考慮到了吸收情況,所以實際上並無差別。
 巴斯德消毒法是低溫消毒法(只到600C),對營養成分的破壞少至可忽略。自己養牛、擠奶,也不能避免污染,如果沒有適當的滅菌,其安全更堪慮。
 書中有關女性骨質疏鬆症之言論多屬危言聳聽。事實上年青女性和男性一樣,甚少會有骨質疏鬆症。
 該書用了許多篇幅強調五榖、菜蔬、水果的選擇亦須依個人生長的地域,並須吃本地當令季節生長的食物,男性、女性的吃法亦有所不同,應選擇蔬菜之根莖花?,不宜吃菜葉、芽菜。…..以上皆是毫無根據。吃本地生產當令蔬果,雖是價廉物美、合經濟效益,但與營養攝取無關。

四、關於「健康排毒餐」
作者竟敢寫出以「健康排毒餐」治療了乳癌病患(P140)、肝癌病患(P154),並且多處提到「以一根筷子」作疾病之診斷,其荒唐、狂妄、欺騙、莫此為甚。
大部分癌症並非我們日用的飲食產生的體內毒素長久累積所致,而如該書所述,必須以「排毒餐」來排出「宿便」以大量「排毒」。只藉著食物的限制就可以控制癌症,甚至治療癌症,真是天方夜譚!
全書在P154-178最主要介紹的「健康排毒餐」,詳閱其內容為低熱量、高纖(高渣)。其營養成分極不均衡,蛋白質幾乎完全缺如,僅含可以產生熱量之醣類食物。只能短期用以急速減重。因缺乏人體組織必須的蛋白質、氨基酸及人體代謝必須的脂類,絕不宜給有慢性損耗性疾病者,如腫瘤(癌症)患者,必然會加速其身體之耗損,而加速死亡。
對於慢性病患者之危險性更大。作者在P163頁:「有的宿疾,有糖尿病者血糖可能更高(不用擔心這是好現象),不需理會,過兩天自然會恢復正常。」絕非如此,糖尿病患者倒可能因代謝異常發生酮酸中毒(Keto-acidosis),或高滲透壓性血糖症候群而致死。
所列見證人均有排便量四、五倍,腹瀉,體重減輕的現象。這一點和許多偏方宣稱「將腫瘤的毒素排出」是相同的。只是作者又趁機推銷「植物酵素」。
接受正規癌症治療的病患,必須有充份的營養,才能有體力、免疫力對抗疾病。接受支持性療法的晚期病患,充份的營養、個人喜愛的食物對其生命的質與量均極重要。
然而病情危殆的晚期病患最易受騙,若加速其死亡,謀財害命之罪莫大焉。且對一位生命期有限的病患,剝奪了他(她)對食物的享受,實在殘忍無比。

五、關於「以琳元氣水」成分表內顯然多處矛盾,讀者應能自行明察,不再多述。
......」


以下是「無毒一身輕事件」的網頁連結http://www.ct.org.tw/theopaper4.asp?mbrseq=AZCFLTXJWXGF

結論是,兩派風水佬之爭,只好相信自己中聽的那部分了。

Monday, April 09, 2007

The Sound of Music

前陣子看DISCOVERY CHANNEL,方知在奧地利沒多少人會看The Sound of Music,主持解釋,與電影說英語有莫大關連。小時候沒懂多少個英文字,還不是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因歌曲易哼易記。

回到再前一陣子,看見詹德隆的專欄(信報:中通外直:2007.3.10),提及The Sound of Music女主角茱莉安德絲(Julie Andrews),在六十九歲生日再唱自己的名曲My Favourite Things,但歌詞改了,畢竟她垂垂老矣,唱原歌詞很肉麻。

修改後的歌詞其中一句是:
I remember the great life I've had,
And then I don't feel so bad.

同文中,他提及的還有李光耀一句話:"We were fortunate to have found careers that are worthy of our lives."其實,詹德隆是在說林行止夫婦。但更令我心慌的,就是以下一段,扼要如下:

英國官員盤問愛爾蘭名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時,自作聰明地問:"What did you do between 1914 and 1918?" 喬伊斯好整以暇地答說:"I wrote Ulysses《尤里西斯》, And you? What did you do?"

"And you? What did you do?"

"......"

目前,我無言以對,將來,答案是什麼?

《康和健》的一千零一日

顧小培在其專欄的第一千零一篇(2007.2.21)文中,說出他寫《康和健》的目的:

「只求把一個個健康的訊息,敲入讀者的腦袋。戒煙是一,運動是二,不要多吃是三,不要亂吃(藥和所謂健康食品)是四,多吸收健康知識是五,正面應付疾病是六。」

健康出了問題,錢和旁人幫不上忙。要擁有健康,只能由自己做起。

巨企的靈魂

《信報》2007.4.4《時勢微觀》
以下為摘要:~

星巴克主席舒爾茨(Howard Schultz)向公司高層發出的備忘中,慨嘆星巴克已經「商品化
(commoditization)」。這道出小型企業發展成巨擘的問題之一,公司昔日的靈魂,淹沒在不許跌的利潤升浪中。

星巴克此情不再,包括人手泡製的特濃咖啡、盛著濃郁芳香咖啡豆的小桶、社區小店親切的溫暖等,取而代之,是自動咖啡機、真空包裝,以及劃一的裝修格局。

不過,據《商業周刊》報道,原來2005年開始,星巴克正搞盡腦汁,尋找失落的靈魂,聽來浪漫極了。且慢!首段提及的備忘,於今年二月發出,主席的慨嘆,是星巴克的靈魂未歸,所謂尋找失落的靈魂,說穿了,是維持利潤的玩意兒而已。

星巴克的靈魂攻勢,名為「地理風味(Geography is a Flavor)」,是否有效,報道沒說,不得而知,其攻勢重點有四。

一、咖啡豆售賣架大執位,不以口味如「幼滑」、「香濃」來分類,改以不同產品分門別類。捨色彩繽紛的包裝,換上純白,產區以不同顏色色帶凸顯。

二、遣十人隊伍遠赴哥斯達黎加,尋覓富中南美洲風味的產品。結果,發現當地一名手繪陶器藝術家的創作室,並引入其鮮花圖案的手繪咖啡杯(星巴克只買下花紋圖案版權,咖啡杯是中國製造),於推廣活動期間發售。

三、為加強顧客對咖啡產地的印象,創作三款配合主題的宣傳海報,以哥斯達黎加咖啡農民及拉丁美洲傳統手工藝的形象,介紹拉丁美洲咖啡的故事。

四、有了故事題材,研製出具拉丁風味的新產品--dulce de leche,成為宣傳攻勢的主打飲品。新飲品要顧及大眾口味,亦注意製作時間及繁雜程度,以免影響銷售流程之餘,更要讓顧客感受到每杯均是人手精心泡製,而非流水作業的製成品。

花了年半時間研製的新產品,據報,未能把星巴克股價止跌。